1月19日,北京交通發(fā)展研究中心發(fā)布《打車軟件對北京市出租汽車運營影響分析》:打車軟件、專車服務的推廣,對本 市出租汽車運營產(chǎn)生了一定的影響,包括運營效率提高、“掃馬路”里程減少、出車時間提前等,不過也出現(xiàn)了短距離服務減少等情況。最終,這份分析給出的結(jié)論 是,截至2014年年底,其影響幅度并不顯著。
記者調(diào)查時卻發(fā)現(xiàn),不少市民覺得打車軟件反而助長了打車難。市民劉先生就一直堅持不裝任何打車軟件,原因是一 次打車時,他聽一位的哥說:“安了打車軟件就能挑活兒。大家都挑,誰也不愿意拉路邊人了,尤其是一些老人和病人,所以我堅持不安這些軟件?!彼耐聨缀?都聽過這段經(jīng)歷,有人覺得他矯情,也有人被打動。
現(xiàn)象1 用軟件,老人難學會
和大多數(shù)中老年人一樣,打出租車是侯先生選擇最少的一種出行方式,覺得貴不劃算是一個原因,還有一個原因是往往在街邊站半天也打不到車。
“空車從我眼前嗖地就開過去了,但就是不停?!彼貞涀约呵安痪玫囊淮未蜍嚱?jīng)歷時說,“比我后站到路邊的小年輕用手機就打到車了,等車來的時候人家告訴我,用手機打車可以加錢,司機就愿意拉。”
回家后,侯先生戴上老花鏡,拉著女兒非要學習用手機打車。他說:“萬一出門有事兒需要打車,這也算是掌握一門技能了?!?/p>
市民曾先生和老伴兒住在東五環(huán)外。二老帶著小外孫,出門經(jīng)常要打車。不過到了冬天,他們的出行次數(shù)會明顯減 少。他說:“打車挺難的,特別是早晚高峰時段,半小時能打上車就不錯了?!币驗檠凵駜翰缓茫恢庇弥峡钍謾C,最常用的就是打電話功能,發(fā)短信的功能都 很少用。不過最近,他正打算換一部智能手機,“學習一下新鮮事物,今后我們出門也更方便。”
市民劉女士提起父母要學打車軟件的事兒,哭笑不得,“父母平常用微信都挺費勁兒,永遠記不清楚朋友圈、群、公眾賬號的區(qū)別,經(jīng)常鬧笑話。前段時間,倆人打算學用打車軟件,幾乎每隔一段時間我就得重頭再講一次?!?/p>
“看著老人戴著老花鏡,舉著手機坐在沙發(fā)上,跟小學生似的一點一點地試,覺得挺對不起他們的。”市民李女士 說,“父母節(jié)儉了一輩子,基本不打車,除非有特殊需求,但是打不到車就耽誤事兒,他們心里著急。可是對于新事物他們的接受能力確實比年輕人差很多,他們學 用軟件其實還是為了少給兒女添麻煩。每次我爸爸問我怎么用的時候,眼神兒都特別小心翼翼。”
市民張先生今年正好滿60歲,他在兒子的幫助下嘗試過一次軟件打車,之后他就把軟件卸載了。他說:“確實學會 了軟件,能打到車了,不過我下車的時候是給現(xiàn)金的,司機瞟了我一眼說‘現(xiàn)在都用網(wǎng)上支付了,您這離跟上潮流還差一步’?!甭犝f需要綁定信用卡或者銀行卡賬 戶,張先生覺得不安全,趕緊讓兒子把打車軟件從自己的手機里卸載了,他說:“寧肯路邊多站十分鐘,起碼錢在我手里,安全。”